非常欢喜,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生死课题,这个课题在社会上很少能够学习到。那我呢在07年就开始接触这个问题,08年的时候就开始在一家慈善机构负责生命关怀项目,09年就开始筹办了一家慈善安养院做安宁疗护。从那个时候开始呢,我就很认真的思考生老病死这个问题,我觉得这是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。
关于死亡问题,被谈论得并不多,就是宗教里,很认真的把这个生死问题提到学习课程上来的也是很少的,更不要说是社会上了。所以后来我就侧重在这一块的学习。通过几年的努力,加上观察老人、病人包括临终者,通过观察,实践与理论相结合,然后就汇编了一套课程在全国各地推广,现在已经成立了好个讲师团队,一起推动。北京松堂医院是国内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,也是我们的一个培训基地,长年展开培训,所以呢,这个培训经过了这么多几年的努力,已经培训了大概500多场了。
现在呢,我们就回到安宁疗护的面貌上来探讨生死这个命题,希望呢各种宗教的或者说社会的人,一起来探讨这个生死问题。
我们的生死教育一共有8个主题,每一个主题都会涉及到几个点,一个就是关于当下,我们怎么样活得喜悦,当下怎么安心的问题,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安自己的心;第二个是关于生命的真相,最终走向哪里?然后会告诉我们怎么样去?这是八大主题都会讲到的共同部份,也许我们会觉得这些命题很大,其实这所有的命题,都不离我们的这颗心。
我们这颗心叫作其大无外,讲它大的话在心之外是没有东西的,就说任何东西都在心之内叫作其大无外,还有呢,这颗心是其小无内的,这颗心啊,再微小的东西都在里面,没有逃脱心的范围,。所以呢,我们所认识的,无论是当下的生活,还是未来的终极走向,其实都在这一念心当中。明天我们就开始慢慢地认识我们这颗心,怎么样去安住这颗心,怎么样让这颗心听我们的话,让他发挥更强大的能量。
其实每一个人内心里都藏着非常强大的能量,但是有一些人他能够利用这颗心做很大的事业,像我们的毛主席、周总理一样能够建国,像我们的习近平主席成够治国安邦,用的也是这颗心,那我们古代的很多圣贤名垂千古,如孔子、老子,他们用的也是这颗心,他们就把这颗心的能量显露出来了。而我们还没有办法显露它,让这颗心蒙尘,被灰尘所遮蔽了。现在我们要扫开这个灰尘,让我们内心的智慧,内心的慈悲,展现出它的力量,这个力量能够做很大的事情,让我们自己能够过得很好,也能够影响我们周边的人,帮助他们过得更好。
乃至于我们将来能够去到一个更高级的高维空间,提高我们的生命形态。那古代的圣贤他所接触的那肯定是更高层次的生命形态。我们想象一下,不知道我们有没有看过黄帝内经,黄帝内经里面皇帝他的师傅,那些圣人讲起我们身体的结构,什么气脉,五轮、阴阳、八卦啊,我们根本就搞不清楚,为什么啊?因为他们的生命形态更高级,他能够清楚知道我们身体内部的结构,他讲出来告诉皇帝,皇帝把它记录下来,就有了《皇帝内经》这部经典。
所以我们其实是可以自我提升的,是可以帮助更多人的。所以呢,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些主题的学习,能够呢,真正的认识我们的这颗心,能够真正认识生命的本质,直到能够用好它,发挥它更强大的能量,让我们能够过得更好,也去帮助更多的人过得更好。最终,让我们活着时如夏花一样绚烂;死时,如秋叶般静美。
就像卡巴金博士所说:稍不留神,我们就变成了“做事的人”而不是“存在的人”
这就是我们静坐的原因。我们要离开这种默认的做事模式,重新回到当下的存在模式。这种存在的模式,来自于正念。
静坐就是为了保持“正念”正念是指有意识地存在每个当下,以不带评判的方式,持续进行关照和觉知。静坐使我们安处于当下这个唯一的时刻。
静坐真正能带来的是,内在的平静和安详喜悦。它可以让你对事物有更清晰、开阔的认识;同时让你对周遭有更敏感的体验和回应。
最终,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,都会变成一种静坐的体验:全然活在当下。
在行走时、喝茶时、吃饭时、洗碗时,甚至在纷扰的生活和工作时,都能将心安住在当下。
安住在当下,使我们能够对过去不再纠缠,对未来不再迷茫,全然地保持正念,如实观照,活在当下。当内不随念转,外不随境迁,全然安住在当在的时候,体验那一刻的灵知与自在。
当睁开眼,再看眼前的青山绿水,一切都如梦幻泡影。身处尘境,心如明月,一切了了分明。
生命历程为我们揭示了医学上论死亡过程,以及各宗教论死亡过程,了解到从生到死会经历种种变化,并预知了死亡时间,这或许能让我内心中对死亡不再感到诡秘,身心对即将到来的死亡,变得清楚明白。带着这份清楚,以正念正觉之力,超越生死。
各宗教讲死后又会经历什么过程呢,受什么力量牵引来世的去向呢,老师打了一个比喻说:我们平生养成了某一种强烈的习性,比如喜欢打麻将,那时时总现起找人打麻将的念头,最后造作的就是打麻将的业果。平生养成了这个打麻将的习惯、念头、业果,那死后就会受这三股强大的力量牵引去投生。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,自然规律。
从临终看平生,就知道我们现在活着时,要如何活了,即从这三股力量上下功夫。转恶习为善习,转恶念为善念,就能转恶业为善业了。最终还要化善为净,以净业的力量转凡成圣。
”心为王,身为奴”我们的这个身体要由“心”来控制,听从心的指令。当我们正念行走时,对当下的每一个心念,清清楚楚,对每时每刻行走中的体验保持完全的觉察,包括脚和腿的感觉,以及脚接触地面的触觉。每一个提起、推进、放下、站定、转身的动作了了分明,做自己身体的主人。
久久练之,让心在动中亦能常保自在,这样当我们面对生活、工作中的纷纷扰扰时,如镜子照物,不留痕迹。
孩子还是那个顽皮的孩子,工作还是那份忙乱的工作,世界还是那个吵杂的世界,但我心如明镜,朗彻无碍。
量子力学为我们揭示出多维空间理论,在这个多维空间里,存在着不同等级的生命形态。基督教讲人间与天堂,佛教讲六道轮回,世间讲人与鬼,就我们人肉眼能见的,人与动物、情与无情(植物)它就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。今天我们来体验一下树的生命。
在体验中,有伙伴就分享了作为一颗树的感受:
当把自己想像成是一颗树时,深深地扎根在大地上,不动方寸,面对外界大小动物的侵扰,人类留下的”到此一游“”眼泪鼻涕,煽情拥抱,嘘寒问暖,“自然界的狂风暴雨,无人问津的孤独。反观自己,虽得人身,但和树无异,只是活动空间比树稍宽,生命同样做不得主,没有自由。身体虽做不得主,但我心无碍,因有了多维空间的存在,更了知了不同空间的生命形态,身体的不自由,终不能障碍我,沿着向更高生命形态的进化,将是我生命的真实意义。
课程设计了一个胜妙独处的体验环节,当自己一个人独处时,或与多人相处,或身处闹市时,内心的真实体验是什么。当独处时,心是否能安住在孤独中,不受一切受呢?
《无量寿经》云: “人在世间,爱欲之中,独生独死,独去独来...”
人在这个世间,因为我们都贪图欲望,所以都在爱欲之中,但其实都是独生独死,独去独来,这并不表示我们死的时候才是独死才是独去,连我们活着的时候也是独生,独生独来是指我们即使有六亲眷属、恩爱、和合在一起,但其实也是孤独的,有一本书叫《灵魂是孤独的》,所以即使与众相处也是独。
生命的真相即是如此。
什么是胜妙独处?即是,当处孤独时,不着孤独想;当处孤独时,不落孤独受,不受一切受时,独得解脱。
正念生活,从晨炼开始,早上6点钟来到天然氧吧梧桐山公园开始站桩。正念生活,教会我们怎么走、怎么站、怎么坐、怎么吃、怎么睡,甚至教怎么呼吸。这些看似很平常的小事,有的人就会说了,难道我长这么大了,连这些都不会,还需要人教吗?
经过2天的体验营,伙伴们分享说,我到今天才知道我的呼吸是这样的,我到今天才学会走、学会坐。直到今天才有人教会我,如何在生活点滴中用心,用“心”生活,安住当下的体验太美好了。